兩年來,他的合作社就像滾雪球似的迅速發展壯大,從最初只有5個人社農民到現在的100多人,從當初的4臺收獲機到目前擁有各類農機70多臺,而且這些機器的價格動輒都是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有了這些“寶貝”,合作社社員們的腰包一個個地都鼓了起來。 說到機器的由來,就不能不提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09年年底,熱西提•牙生和4名村民共同出資組建呼圖壁縣大豐鎮同發飼料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時候,他們心里也有一些擔憂,擔心政策的持續力度,擔心未來的發展道路,但很快,這些擔憂就被他們拋到腦后,因為國家政策補貼的農機具范圍越來越廣,播種機、青貯機、辣椒收獲機、采棉機等都被納入大額補貼范圍,合作社購置的農機也越來越多。如購買一臺青貯機,需要45萬元,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就能補貼12萬元。去年7月,合作社購買的10臺青貯機全部到位時,他們激動地把青貯機整齊地停放在鎮政府旁邊的道路土,燃放鞭炮熱烈慶賀。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農機購置補貼對提高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提升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核心環節,良種作為其中重要內容,是農業生產為可替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在農業生產中起最重要的先導作用。在補貼政策的引導下,農作物種植的品種將不斷改良,農機化范圍不斷擴大,種植布局將不斷優化,作物的單產和品質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優質農產品會向優勢產區聚集,種植業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會帶動產業結構迅速轉型升級,進而帶動區域結構合理布局。新疆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農業生產卻消耗了大量的水,同時,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對資源的消耗也很大,通過補貼政策的引導,農機化、節水等范圍夸大,勞動力得到解放,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也開始提高,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資源損耗大大降低,農機化加大了機器利用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損耗,促進了向農牧業現代化的調整轉型。
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是農牧業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目標。通過一系列惠農富民補貼政策可引導農耗民積極保護生態環境,鼓勵農牧民轉變生產發展方式,實現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農牧業結構調整,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